新年伊始,公司广州、成都、武汉公司相继开业,急需一大批干部员工奔赴外地工作。得知消息,闻风而动,积极报名者有之;打退堂鼓,畏首畏尾者有之。究其根源,这些不同选择正是基于对“耕耘”与“收获”关系的理解。
《庄子》云:“夫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”秋天虽是收获的季节,但不劳而获的美事和一劳永逸的故事是不存在的。有的干部员工就是因为没有读懂“耕耘”与“收获”的辩证关系,凡事总要先盘算“会得到什么”、“有什么好处”,始终将个人利益摆在最前面,最终放弃了进步和成长的机会。在思量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时,要懂得没有辛勤付出,难有所收获。
去年在得知西安公司招聘设计院长时,设计事业部刘志全主动报名应聘,当时论学历、资历和刘志全不分伯仲者大有人在,而刘志全所以能够胜出,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刘志全相信,没有艰辛付出,就没有收获的道理。现在经过近一年艰苦打拼,他不但担任了西安公司设计院院长,还被提拔为西安公司副总经理,而业务开拓也做得风生水起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,要幸福就必须要奋斗。”如果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倒因为果、先求“收获”,肯定难成大事,更不会有所收获。作为企业员工,要将“耕耘”前置,在实现企业发展中勤下功夫、努力耕耘,将个人奋斗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,个人才能不断到达崭新人生高度。
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”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,有的员工做起工作来患得患失、畏首畏尾,担心自己的付出领导看不到,得不到应有的回报,工作效率低下、得过且过,因此,混日子者大有人在。我们应该始终坚信,辛勤之苦绝不会徒劳无益、劳而无功,只是“收获”有时可能会来得慢一点、迟一些。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用行动激发热情,以担当排除耕耘阻力,相信“天道酬勤”,付出一定会有回报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在享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,同信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生活、创造着未来。这是同信人的精气神,也是同信发展爬坡过坎、逆势上扬的根基所在。同信的未来,就在这样一个个耕耘和收获交替中,散发着点点明亮的光芒。
编辑:江山如画
审核:吕 宾